12年拓荒,看鲁先平博士如何研发出影响全球的创新药的

March 04,2018

来源:深圳卫视《创见未来》

一款怎样的药物,开创了中国从“仿制”到“创制”的先河?

艰辛研发出的成果,他为何要将专利授权国外?

中国如何才能成为“创新药”强国?

《创见未来》——12年拓荒,看鲁先平博士如何研发出影响全球的创新药的?

鲁先平:深圳微芯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兼总裁。协和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、美国加州大学药理系博士后,曾申请国际、美国及中国发明专利多达80项,获得卫生部医学科学进步奖三等奖,承担过多个重大科技专项。2001年归国创立微芯生物。

2014年,鲁先平研发的西达本胺获CFDA批准上市,公司联合重点医疗机构开展主动监测计划,结果表明,西达本胺对于复发或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。因此,其首个适应症为复发及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。

       目前,与西达本胺同类药物全球仅有3家企业生产,其中两家在美国,每月治疗费用分别为28万元人民币和14万元人民币。而西达本胺每月费用为2万多元人民币。并且,西达本胺采用口服,更加便利。

自2014年获批上市以来,西达本胺已救治了近三千名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,有些甚至是从死亡线上抢救过来的。

除了西达本胺,在鲁先平的探索实验室里,还进行着另外两种药物的研发,目前在全球市场都属空白,其中,针对2型糖尿病的原创化学新药,鲁先平为之耗费的心血不亚于西达本胺。

       在中国,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大概只有30%,不及美国的一半,其根本原因,包括创新药缺乏、费用高、医保体系相对缺失等。此外,美国FDA批准的创新药经过多年也无法进入中国,这也使得中国患者无法得到更好的治疗手段。

中国有世界最多的制药企业,制剂生产能力全球第一,但是制药企业的盈利却非常低,原因在于一味模仿,而不追求技术创新。鲁先平创业伊始就试图打破这种沉疴,在回国前他及团队自主构建了“基于化学基因组学的集成式药物发现及早期评价平台”这一核心技术。

西达本胺的研发,前后历时12年之久,这除了新药固有的研发难度外,还因为被外力因素拖了后腿。在17年前,我国的《药品管理法》是为仿制药设立的,做创新药就是天方夜谭。更具挑战的是,研发新药耗资巨大,为了给公司造血,鲁先平将正在研发中的西达本胺在国外进行专利授权。

这是我国医药行业首次对发达国家药企进行专利技术授权,鲁先平的决策,也让微芯生物实现了全球开发的战略目标。

      巨额投入、超过90%的失败率,让新药研发这个复杂艰难的系统工程,成为中国传统药企难以实现的梦。所以,中国的医药企业都扎堆在仿制药领域,哪怕在今天,在新药研发这个领域,中国依然是一名蹒跚学步者。

撇开这些痛点,相对于其它新兴产业的周期性和波动性,医药行业具有明显的抗周期性特征,市场将平稳增长,

当“莆田系”风波还没有彻底过去,我们也不得不担心,中国医药行业乱象丛生的现状,会不会对这个行业的未来发展带来恶果。

在公司的未来布局上,鲁先平立志要创造更多的创新性治疗药物,让微芯生物领军中国的医药企业。我们也希望,中国能够摆脱“仿制”的帽子,真正迎来创新药的时代。

作为科学家及创业者,鲁先平证明了,进行原始创新药物开发,在中国医药产业是可以成功的。但是如何让市场为这种创新成果买单?这还需要政策法规的支持。

我国有非常优秀的科学家,有全球最大的市场,也有着最好的制药基础,但是目前,却几乎处在医药行业生态链的最底端,原因之一,或许是我们还没有掌握将科学与商业、资本、市场融合的策略。
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yxtvg.com/toutiao/5363415/20180304A0AMUU00.html







更多新闻推荐